编者按:2018年10月8日至15日,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为配合本次活动,主办方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论文征集,共收到论文385篇,经专家组多轮评审,最终遴选出54篇优秀论文。仰山智库将陆续推送优秀论文,以飨读者。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使作战规划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指挥要素登上我军联合作战指挥历史舞台。国外实践表明,作战规划必须依靠先进的、能够辅助作战指挥人员作战设计的智能人-机系统工具做支撑[1]。目前,我军建立了军委、战区两级作战规划专职机构,但系统配套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缺乏积累、实践上无经验可借鉴,仅依靠战区自身力量难以支撑起系统建设任务。鉴于此,应在全面把握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工作难点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好系统建设的各类主体及资源,加快构建起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
1 作战规划系统相关概念及系统建设难点
1.1作战规划系统相关概念
作战规划是指针对作战任务,综合分析我方作战资源、作战能力、作战环境和敌方对抗措施,对打击目标、毁伤要求、使用部队、作战地域、武器装备、打击时机、协同保障、行动路线等作战要素及作战活动,应用任务规划、方案计划推演、方案计划模拟评估以及作战筹划计算等手段,进行筹划设计的过程。作战规划的核心是对各类作战资源的科学配置和优化以及对作战行动过程的科学调度和安排[2]。
作战规划系统,就是用信息化的语言、数据的语言、数学的语言、软件的语言来计算和描绘如何作战的系统,是将军委联指和战区(战略战役方向)联指指挥员意图转化为作战构想和方案计划的辅助决策和联合战役行动指挥的支持系统[3]。作战规划系统分为战略、战役和军种行动战术任务规划多个层级。战区战略级作战规划系统需解决如何辅助提供作战指导与作战能力评估等相关问题;战区战役级作战规划系统需重点解决如何用好作战力量以及各战区所属军种协同等问题;战术级任务规划系统需解决好如何用好战术力量、武器装备等问题[4]。在外延上,作战规划系统包括各层级任务规划系统、作战推演以及作战评估系统等。
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是指围绕支撑战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对作战规划系统开展军事需求论证、技术开发(作战规则、作战模型、作战数据)、技术引进(系统采购)、运行维护、技术保障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2作战规划系统建设的难点
一是需求论证难。作战规划系统需求论证涉及战区指挥员、机关参谋团队、指挥保障人员、军兵种作战指挥专家以及国防工业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技术人员等,参与论证主体多元,需要联合论证。二是技术开发难。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具有明显的联合属性,需根据战区的职能任务集成各军兵种任务规划分系统或子系统,系统建设仅凭某一研发主体难以支撑,需要多方研发主体共同参与完成。三是理论与方法支撑要求高。作战规划的核心在于科学分析与决策,对作战资源和过程的配置、优化和选择的运筹分析是搞好作战规划系统的根本。作战规划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军事运筹学、控制理论等传统理论支撑,还需要有专家系统、智能优化、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最新成果的推动以及高效的解算方法、数学算法以及计算公式等方法作为支撑[5]。四是基础配套建设任务重。作战规划系统的规模与运行建立在大量的装备实体、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需要构建大量的基础模型、积累基础数据并进行科学校验。
2 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2.1世界军事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作战规划系统起源于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殊使用需求,目前在主要军事强国广泛研制和使用。美军战役级作战规划系统发展演进从上世纪60-70年代到现在,先后经历了辅助决策系统、作战规划系统、作战管理系统以及作战支持系统4个阶段。各阶段的系统建设都伴随地方技术保障人员与专家参与完成。根据近几场局部战争实践,以空中作战为例,美军空中指挥控制中心组织一次战役行动一般需要400人参与作战筹划,除作战指挥参谋军事人员外,还会根据任务要求邀请由地方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的系统保障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0-20%。如,仅一项空地战术打击任务,就需要火控专家、建筑专家、地质专家以及评估毁伤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并通过作战规划系统完成作战筹划的执行保障。国外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利用和借助地方技术、人才等力量才能推动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和发展。
2.2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生成的迫切需要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建立在高效的指挥保障能力的基础之上,而作战规划是战区指挥保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系统建设直接关系到战区指挥保障能力的形成,并间接作用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生成。目前,战区虽然成立了专职作战规划机构,但是机构的成立并不等于机制有效运行,还有很多配套的专业系统、软硬件设施等建设任务去完善,与战区真正形成联合作战指挥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加快生成作战指挥能力有必要调动地方资源和力量,通过军民融合战略推动作战规划系统建设。
2.3复杂系统建设专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
作战规划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要按照复杂系统的思维和特点去统筹建设。战区战役级作战规划系统对下承接各军种战术级任务规划系统,对上承接军委战略级规划系统,除作战计划制定功能外,还需要融合作战评估、作战推演等功能,在系统组成上需要集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分系统或模块。系统建设中,应通过广泛挖掘地方力量,全面考察各军工集团、民企等主体的总体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军民融合机制,并坚持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科学选择总承包单位,分系统承包单位。如,牵头技术总体的主体应以人才团队稳定、风险承受力较强以及具备承担大型项目能力的单位承担,而各分系统或模块集成开发主体,应根据行业技术垄断分布,选择竞争力较强的科研单位。
3 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军民融合战略发展重点仍然集中在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在联合作战、战区建设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新一轮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条件下,战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刚刚起步,作战规划系统建设还存在系统性、全局性顶层规划不足,多元化、融合性要素交流不足,全域性、对称化信息交流不足以及科学化、专业化需求论证不足等现实问题。
3.1系统性、全局性顶层规划不足
战区是国防与军队建设改革过程中新成立的专职作战指挥机构,其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生成依赖于完善的作战指挥保障体系。战区作战指挥保障体系除作战规划要素外,还包括战场态势、目标分析、测绘导航、气象水文、网电对抗、频谱管理以及作战实验等其它指挥保障要素共同构成。这些指挥保障要素的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相应的专业系统。因此,可以说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生成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支撑就是各指挥保障要素专业系统所构成的指挥保障装备体系。然而,实践上各要素的专业系统还是按照原有军区模式和思维建设发展,指挥保障装备不成体系,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所要求的体系化的保障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如何通过军民融合战略推动战区指挥保障装备体系建设还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3.2多元化、融合性要素交流不足
美军在相关条令和手册中均明确指出,作战规划包括人才、程序、政策、通信和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系统,即不仅包括软件、硬件组成的实体系统,还包括条令法规、标准规范等运行环境以及组织人才等基础支撑[6]。我军作战规划业务建设军民融合处于起步阶段,在融合要素上还局限于软硬件设备直接采购,缺乏对系统建设配套的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支撑环境的考虑。如,武器装备承包商新研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研究成果与战区作战规划系统需求的融合、系统作战指挥运用人员(军方)和系统技术保障人员(地方)培训的融合、地方人员进驻作战指挥场所遂行保障以及联合作战实验等领域的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
3.3全域性、对称化信息交流不足
军民融合战略实施起步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军改前各军种装备部门与对口的军工集团、民营企业等装备科研生产主体通过装备建设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融合机制。然而,对于新成立的专职指挥机构,战区自身装备建设军民融合需求还未被充分挖掘,并在战区层面体现出融合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一是战区还不完全掌握作战规划系统或相关评估、仿真系统的行业分布,同时对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军队科研机构、军队院校,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作战规划系统开发、技术支撑等领域资源掌握不全面;二是由于体制编制改革,原军种体制下建立的军民融合机制同时被打乱和分割,原有信息系统类装备供应商也不了解战区自身装备体系情况,对战区的装备需求信息掌握不全面。
3.4科学化、专业化需求论证不足
作战规划是联合作战指挥保障业务建设的新增内容。实践中,各战区都在积极探索业务建设并通过各种军民融合途径大量引进各类作战规划系统,导致引进的系统多而杂,系统规模不适应于战区、仿真颗粒度不贴合实际、联合规划的属性不明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更进一步,引进的各类系统在具体作战指挥运用时又由于人力资源过于分散而难以给予重点支撑,最终不但没有发挥出系统本身的指挥保障功能,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作战规划系统建设不能像对待简单系统或普通装备一样急于求成,要根据战区担负的职能和定位充分做好军事需求分析再采取具体的军民融合策略。
4 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在战区层面目前还处于边摸索边实践阶段,应针对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工作的难点以及系统建设军民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战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具体工作、构建军民融合式作战指挥装备保障体系、深入挖掘民用领域作战规划系统建设资源以及加快战区军民融合军事需求生成能力建设。
4.1明确战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工作
构建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战区层面明确军民融合的具体工作,为推进战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提供保证。一是在战区机关相关业务局室明确军民融合战略规划职能,并负责统筹战区自身装备发展建设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并指导各作战指挥保障要素军民融合的具体工作,改变目前军委军民融合文件不经论证研究直接下发至业务对口部门并简单汇总上报的工作现状。二是畅通军委-战区军民融合业务指导对接机制,要在军委层面明确战区军民融合工作的具体部门,保证战区军民融合的战略规划需求有对口的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4.2构建军民融合式作战指挥保障装备体系
推进战区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应结合战区指挥保障装备体系统筹安排。一是厘清战区指挥保障体系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从体系保障的角度论证各保障要素的职能和应具备的能力,并明确纵向上指挥流的保障关系和横向上各要素的相互支撑与协作关系等,为形成战区指挥保障装备体系提供基本依据。二是坚持体系化保障原则科学构建战区指挥保障装备体系。作战规划执行需要融合态势分析、目标体系构建与分析、网电对抗分析、频谱管理等其它指挥保障要素的功能,在评估阶段还需要集成作战方案评估、对抗推演等功能。因此,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应同步考虑其它指挥保障要素专业系统的融合和集成需求,打破目前各要素分头搞系统建设,功能相似的系统重复研发以及集成困难等现实障碍。三是制定军民融合装备建设计划。要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保障体系化能力生成为目标牵引,围绕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动态调整其他指挥保障要素装备需求及规模结构,形成需求自下而上有提报、计划自上而下有统筹的战区军民融合装备发展格局。
4.3深入挖掘民用领域作战规划系统建设资源
推动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首先要全面地方力量在作战规划系统领域的各类资源情况。一是全面掌握军工集团资源优势。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由于其担负的装备型号任务的优势,开发了各类战术级任务规划系统,系统设计贴合装备作战运用实际。战区应深入军工集团科研院所调研,找到军工集团在支撑联合作战规划、作战样式等理论与手段方面的资源优势,并从技术总体实力、系统规模、配套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并制订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名录,为系统建设选择技术总体单位和系统集成单位提供依据。二是广泛挖掘民企资源和潜力。承担作战规划系统建设的民企多数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系统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汉化并推广使用。一方面战区要广泛获取涉及作战规划系统研发的民企资源,建立对口的供应商名录,为系统采购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民企在分系统集成、协作配套等方面的潜力,并通过边运用边改进的方式开展系统本地化改造,使引进的系统逐渐呈现出“战区化”的生命力。
4.4加快战区军民融合军事需求生成能力建设
作战规划系统直接为作战指挥服务,系统建设的需求与作战指挥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战规划系统建设军民融合机制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系统的最终用户,战区指挥员、参谋团队以及指挥保障人员首先要加强战区作战规划军事需求分析能力。一是组建专门的军事需求提报团队。以战区机关为主、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辅,组建一支精通联合作战并具有指挥经历的军事需求提报团队,以联合作战指挥理论、作战规划流程等为依据,并结合战区作战对象、战场环境、武器装备及人员等因素,提出系统功能和效能需求,清晰回答出作战规划系统“做什么”的问题。二是组建专业的军事需求分析团队。战区应加强作战指挥保障机构专业技术干部军事需求分析能力培养,既要读懂军事术语还要掌握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并与系统研发主体单位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内容分析、归纳、整理和加工的需求分析过程,进行联合需求分析,将作战需求转化成系统需求,明确回答出作战规划系统“是什么”的问题,切实为解决目前作战规划系统军事人员提不出准确需求,地方技术人员吃不准军事问题提供手段支撑。
参考文献
[1]靳小凤.刍议作战规划[J].国防大学学报,2016,12:54.
[2]胡晓峰,荣明.关于联合作战规划系统的几个问题[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7,3(4):274.
[3]张恒新,罗金亮,张晓强等.美军作战规划之启示[J].电子工程,2015(3):54.
[4]陈祖让,徐会法.美军联合作战规划运用及启示[J].国防大学学报,2016(6):49.
[5]杨任农,张滢.对任务规划系统建设的认识和建议[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7,3(4):288.
[6]赵国宏.美军核打击作战任务规划研究[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7,3(4):299.
[7]王君.对军事需求研究的几点认识[J].西北军事,2013(3):45-47.
[8]游光荣,赵林榜.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01:8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
姓名:武剑
研究方向:联合作战指挥、军事装备采购
职务/职称:主任、工程师
第二作者:
姓名:王鸿
研究方向:联合作战指挥、指挥信息系统
职务/职称: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第三作者:
姓名:肖振华
研究方向:装备经济性论证、装备采办与管理、军民融合
职务/职称:工程师
声明:本文来自仰山智库,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