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说『数字广东』这个项目是省内的『一号工程』,给我们压力更大。推进『数字广东』建设是腾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
2018年两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的这一句话,让一家名为「数字广东」的公司广为人知。
2017年10月11日,数字广东公司于广州注册成立,创始股东包括腾讯及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其中腾讯占股49%,三大运营商共计占股51%,华为以战略合作伙伴身份参与项目建设。
同年1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管运分离」,即数字政府建设管理者与运营者角色分离。「数字广东」将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的职责,原负责该任务的政府部门--原省信息中心被改组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职能转化为管理、监督、引导数字政府建设,具体建设运营职责剥离。
至此,「数字广东」这艘承载着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的重任的大船正式启航。
近日,「数字广东」新任CEO王新辉及数字广东产品及技术团队的同事接受了机器之心「智慧城市深度访谈」系列的采访,聊了聊「数字广东」成立500多天来的发展情况,包括其独创的 3+3+3建设发展模式,第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民生服务应用产品「粤省事」,以「全省一片云」为目标的政务云建设及数据治理经验,以及2019年的工作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撰文 | 周海聃
编辑 | 樊晓芳
有别于人们对于一家强政府属性企业的印象,数字广东整体沿袭了腾讯的互联网公司文化。也正因为过于「活泼」,数字广东的工作人员还曾遇到应该称呼政府的同事「同学」还是「同志」的困扰。
同样沿袭互联网公司的,还有忙碌。无论是对接广东省五十余个厅局、二十一个地市时千头万绪的建设任务,还是展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领导和访客,抑或是技术员工头上为数不多的黑发,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家公司受到的瞩目以及压力。
但无论如何,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数字广东的诞生所具备的先天条件是优越的。
首先,广东省政府愿意打破原有体制,明确将政府数字改革建设工作的技术支撑部分,交由一家全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这种从省一级政府开始传导的数字政府改革力度及改革决心,在全国仍是不多见的。更何况这是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任务交给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数字广东从一开始获得的支持力度是毋庸置疑的。
数字广东CEO王新辉坦言,一家科技企业为政府做一款产品,发布前能多次收到马化腾针对产品细节的修改建议,发布后还能由省长带头用并得到反馈,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其次,腾讯还带来了二十余年的C端产品开发经验,其在商业互联网领域培养出的对用户从需求到体验独到的理解及成熟的产品调研体系,也被顺利地移植到政务互联网产品开发中来。
成立一年多,数字广东已经发布了三款面向用户的政务产品:第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民生服务应用「粤省事」自五月推出以来已上线500余项服务,实名用户数已达800多万;「广东政务服务网」已整合了21个地市、100多个县(市、区)的政务服务入口;由政务微信承载的「协同办公平台」旨在通过打造全省统一通讯录和电子公文交换等功能,提升政府公务人员文电办理效率。
同时,数字广东还在为广东省各个厅局提供数据治理工程策划和运营的解决方案,并推出了三个支撑上层应用的基础平台——政务云、政务大数据、公共支撑平台。
当然,快速的发展反映了数字广东拥有的强大资源支撑。但之所以需要如此力度的支持,也从反面证明了数字广东在做的事情的难度。
王新辉表示,「数字广东希望用产品为抓手,通过行业应用建设,助力政府业务部门进行流程优化」。
要建设出辐射社会方方面面的行业应用就需要「全省一片云」,而实现「全省一片云」的前提需要对政府的数据进行治理。
数字治理工作包括清点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资产,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目录及交换机制规程,还包括对于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
然而,数据治理工作要真正见到效果落地,对于单个企业而言都需要足够的战略耐心,对于结构复杂的政府系统更是如此。
「政府数据五花八门,大多数还处于未盘活状态」。让数据真正变成资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3月20号,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再度主持召开数字政府改革会议。政府的数字化改革永远在路上,而这条路上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在发生。
以下为对话实录,机器之心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感谢数字广东产品及技术团队专家张兴、周霭明、原茜对内容提供的支持。
数字广东的先天优势:政府重视+股东资源
机器之心:了解到这也是您担任数字广东CEO后第一次对外接受采访,能否请您谈一下您对数字广东的发展模式的理解?
王新辉:数字广东来做这件事情(助力建设数字政府)我认为确实有很多优势:
1、领导重视:省长十个月来数字广东调研三次。
一个领导对某件工作重视程度的体现,我认为不是通过考核,而是看他有没有花时间在这上面。
马省长每次来数字广东,都带着领导班子的副省长、厅长,扎扎实实解决问题。
整个战略高度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就保证数字广东的业务能够顺利推行。
2、股东资源:数字广东的股东确实给我们带来有很多优势。
首先是腾讯的to C端经验,对用户喜欢什么产品有很深的研究。为什么在产品架构,技术类似的情况下,一些公司的产品做出来,老百姓不喜欢,而腾讯的产品能有很多人用,就是腾讯对消费者的理解。
腾讯的 CDC 团队(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在「粤省事」的前期用户调研上做了扎实的研究。
其次,三大运营商也给了人、财、物的鼎力支持。
因为广东数字政府改革项目采取政府采购服务模式。数字广东目前处于创业阶段,大家都有合理的怀疑这个模式能不能成。
而在开发出政府需要的服务前,需要先在机房和其他设施上进行大量的投入。三大运营商在前期投入非常大,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支撑。
第三,数字广东以开放的心态也团结了一批合作伙伴。这个模式特别重要。
打个比方,以盖房子为例,设计是数字广东自己做的,但施工的话谁来都行,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单位都可以参与。我们希望跟全国在特定领域做得最好的公司合作。比如在安防等领域都存在一些在垂直细分市场做得很专的公司。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数字广东设计的「3+3+3」数字政府建设模式的体系已经能够完全落地。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一套体系设计到最后的实施落地,能得到老百姓喜欢,这个过程充满了难题和不确定性。
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新模式
在新颁布的广东省数字政府规划中,新型数字政府的架构包括三个部分: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
管理架构采用「管运分离」的概念,即将政府的管理者角色与运营者角色分开,运营工作交给社会化企业完成。由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数字政府制定规划,联系职能部门并监督考核数字广东等公司的建设运营工作。粤东西北地区直接采用省里的统一框架,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符合标准情况下可自行建设政务云。
整个工作链条变为省直部门向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提出建设需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经过整合设计后告知数字广东,数字广东开发出支撑省直部门需求的技术工具后,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数字广东公司采购。
数字广东的角色也明确被定为数字政府改革的技术能力支撑者。
在业务架构上,规划则提出了九大应用,与其他省份数字政府规划稍显不同的是,广东省的规划中根据应用目的明确地将应用分为两大部分。
六大功能应用:协同办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为促进政府管理能力提升,整合政府内部共性业务职能的应用;
三大服务应用:政务服务、决策保障、跨域协作;以提升对外的服务能力为重点。
与广东省的规划框架相对应,数字广东提出了自己的「3+3+3」建设模式。
首个落地政务服务产品「粤省事」
机器之心:「粤省事」是数字广东第一个发布的产品,也是第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政务服务应用,能否介绍一下「粤省事」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创新的模式?
王新辉:数字广东第一个产品「粤省事」于2018年5月21号推出,目前实名用户已经超800万,可办理事项超过560项,大概80%的事项实现「零跑动」。
比如在春运之前,广东是劳务大省,每年春运外来务工者返乡的任务都很重。我们想能不能提供一个服务,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粤省事」带来的好处,便推出了春运专区。
春运专区整合了老百姓出行相关的所有信息,有航空、铁路、汽运、气象等方方面面的数据。比如韶关这个地方堵车出名,现在通过「粤省事」就知道哪路堵,哪个都不赌。还可以实时看到火车、飞机的状态。
通过「粤省事」上一个小程序,就把政府服务部门数据和技术环节全部打通。
这个专区从萌芽到上线就用了两周的时间,春运期间总访问量约2000万,我们觉得这个真是数字政府改革的红利。
机器之心:「粤省事」这个产品前期的调研工作大致流程是怎样的,投入了多大成本?数字广东内部主要通过哪些指标来评估这类民生小程序的表现?
原茜(「粤省事」产品经理):产品调研前期工作主要是靠腾讯的资源,就是腾讯的CDC团队。前期调研团队大概几十个人,花了半个月左右,深入到真正的市民当中收集政务服务中的一些需求和痛点。
线上通过微信会采用一些问卷调查的方式,线下则会到实地去跟用户面对面进行访谈交流,比如访问城市以及农村的办理各个业务居民在办理过程中有哪一些觉得很不好的体验。
产品团队从内部来评估的话,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名用户数,这反映了查询过或者是办理过政务服务的真正的用户。如果只是单纯上过(「粤省事」),但没有进行实名登录的用户现在已经超过1000万了,实名用户目前超过了800万。
第二个指标是日均的 PV(访问量)。目前日均PV大概是五六百万。
这个数字在进行一些推广活动,或是像接入深圳公积金这种真正用户群体比较大或是高频的应用时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拉升。
第三个主要的指标是服务办理量,包括已经上线的政府服务的查询次数,加上业务办理的总量。
机器之心:目前评价指标更多的还是数量型指标?市民直接反馈修改意见的渠道有哪些?
原茜: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目前触达用户有几个方式,比如数字广东有一个客服团队,这块现在用的是政府的12345热线,这是第一个通道。
第二个通道就是在「粤省事」小程序上,还有一个反馈通道,用户可以直接跟我们的客服人员进行交流。
第三个就是「粤省事」同名的公众号。这一块平时主要是进行信息触达,比如说用户办理了一项政府服务,之前提交了一个申请,现在审核通过了,这个时候会通过公众号的形式来对用户触达,告知审批通过了。
机器之心:「粤省事」这种政务型的产品,跟腾讯原有的to C的商业性产品,在产品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指标的设置逻辑上会有哪些差异?
原茜:指标方面比较大的一个差异是时间的周期性。
因为政务服务产品的用户不会每天都来,不像游戏、社交。所以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设置指标。
比如说最高频使用的服务,目前就是社保公积金,每个月交一次,那我们评估一个具体的周期大概就会是一个月左右,主要考察月活跃度。
以行业应用助力政府业务流程改造
机器之心:「粤省事」是「政务服务」产品。我们看到广东省数字政府规划中还有九个创新政务应用,其中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是面向政府业务部门使用的行业应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2019年数字广东在行业应用上的规划?
王新辉:2018年我们主要做的是搭平台、打基础,初步建设了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政务云、政务大数据、公共支撑平台;推出了三大应用平台:「粤省事」、整合政府信息入口门户网站的「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以及承载在政务微信上,促进政府协同办公的「协同办公平台」。
2019年我们将以「推进行业应用」为重点,主要包括营商环境、市场监管、信息体系建设以及经济调节的应用。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应该说数字广东的运作模式已经基本实现落地,并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过去的成功,对未来来说,让我们压力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数字广东的服务范围更广。2019年,数字广东的项目比去年有了几何倍数的增长。数字广东要对接广东省五十多个厅局,这些厅局背后代表的就是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过去一个IT企业能服务政府一个行业部门,就活得很舒服了。能服务三五个行业,那相当不错了,但数字广东要做到满足政府每一个厅局的需求,而且不能有任何差错,这对数字广东的能力要求是极高的。
第二、改革进入深水区。数字广东的模式进入运行得到认可后,政府就会把更多更难的事情交给数字广东去做,有些项目就真到了硬碰硬的阶段。
这其中包括:
1、要打破原有的体制,数据被完整接管,所有厅局的数据都稳步迁移上云。
2、在建设新流程时要完成对政府职能的改变和梳理,新的模式其实是业务流程的重造。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业(政府部门)最核心的部分,它反映了管理思维及管理能力,所以流程的改造必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层面的沉淀。
总结来说,数字广东在行业应用上输出模式有两种:
1、对于正在做的事情,数字广东通过跟股东、合作伙伴合作,快速探索完成部分行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转变,然后输出规范的数据标准;
2、对于过去数字政府改革尚未涉足的领域,探索在政府授权范围内,能否输出云化数据。如市场监管局目前非常需要一个反映市场各项经营情况的系统,过去是没有这个工具的,我们就研究有哪些数据、产品能引入进来,形成的新的「互联网+监管模式」。
使用互联网数据提高风控水平
机器之心:比如前一段时间网上爆出疫苗事件中长春长生公司在出事前在微博上已经有一定热度,但部分银行风控系统因为并没有接入社会舆论数据,直到出事前系统都显示这家公司运作情况健康。包括经济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希望避免政策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就需要数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真正在干事、有潜力的公司与潜在问题公司区分开来。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新辉:从传统的财务角度来说,我们分析一家公司的主要依据是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这有时候可能是片面的。
一是因为企业的报表反映的状况不一定准确或是实时的;二是关于企业运行的其它方面的情况,三张表上的数据是无法提供的,比如用电数据、员工状况、工商海关数据。这是来自政府其他部门的数据。
另外来自互联网上的数据,一家企业如果是问题企业,特别是出现了涉及人身健康的问题,在互联网上就很有可能有用户对该企业的评价。如果负面评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另外过去在面对传销企业时也有经验,比如一些企业的支付行为或支付活动,跟其法定注册的经营性质所应产生的现金流不相吻合且数量极大时,也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这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风控水平的典型应用。数据,只有在其价值依然鲜活时被挖掘出来,才能被称为资产。
以专区形式在「粤省事」中推广行业应用
机器之心:刚刚谈到了城市中的一些应用,对于市以下县乡一级的政府,比如农民最关心的农产品价格问题,这一点上数字广东能如何通过输出标准或云化数据帮助他们?另外,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对于各项改革的关注度不同,涉及一系列政策、金融工具,数字广东是否能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如此多工作?
王新辉:对农业服务的话,广东省和农业农村部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也很重视。
目前我们考虑的形式主要是跟我们之前做的春运专区类似,采取在「粤省事」中开辟一个专区来推广行业应用。比如农业服务专区或者是农村服务专区。
至于说数字广东如何去解决精力问题,第一、我们可以找合作伙伴。第二、我们也在市级层面,设置分公司,收集客户需求和本地运维。
比如在农村领域里面,我们可以找中国做的最好的合作伙伴一起做。比如刚才说的猪肉价格波动问题,我可以跟猪联网合作,现在叫农信互联,在猪肉价格指数方面他们企业就做的很深。
另外市场上也有一些相应的保险是能给农民提供服务的,能起到平抑价格波动的作用,比如如果猪死了可以赔几百块,至少起到兜底的作用。
只是这些工具现在农民不一定知道,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专区上面,能提供农民最关心的一些信息,一些数据服务,让他们去感受数字改革的红利。
未来「粤省事」上的专区会越来越多。我们会基于「粤省事」这个品牌,围绕更多行业应用建设专区,比如说农业专区、司法专区,应急专区,教育专区,旅游专区、银行专区等等。这是我们目前的想法。
另外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推出专区的速度可以越来越快。过去(传统IT 企业)推出一个专区可能要半年,现在两个星期就推出来了。这得益于数字广东的产品建立在底层统一的云技术架构上。
目前我们建设专区的优先级是根据各方反馈综合决定的。
这其中既包括政府内部反映强烈的事项,还有腾讯CDC团队通过用户调查得到的反馈,最后还有政务服务办理量的数据显示的高频事项,这在决定优先级上有很大权重。这也是互联网公司跟传统IT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数字广东更多是以用户关心的点为中心,用数据说话。
广东各地市都将设立分公司
机器之心:比如农业专区中您所说的一些应用,可能往下即涉及到县乡镇一级的推广、需求获取,往上又涉及到省级政府以上和国家部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合作。数字广东会如何应对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对于数字政府改革的需求异同?数字广东如今已经在广东省九个地市设置了分公司,这些分公司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王新辉:数字广东主要服务的是广东省,因此我们主要关注广东省内的应用。部委和人行主要通过省级分部联系,在广东省内,我们要做到全省一盘棋,省市县镇村级要统一起来。
其实在中国,可能很多事情都是在市这一层面执行的,这是最关键的接地气的一级。因此数字广东做数字政府改革,在地市要真正推广覆盖的话,必须在当地要有机构。目前我们已经设了九个分公司,将来每一个地市都会开设分公司。
分公司主要负责本地化的客户业务拓展,和本地化的运维。如果只是在省里面的运维,运维效果肯定达不到本地化标准,掌握不清楚市、县、乡镇的需求。但是分公司的产品技术是由数字广东总部统一支撑。
只有这样,数字政府建设才能够落地,不然就会悬在空中。
政府数据治理任重道远
机器之心:支持上层行业应用的基础是底层三个基础平台(政务云、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在这背后有大量的数据治理工作。能否介绍一下数据治理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王新辉:数据确实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我只能讲从模式上,从能力上我们找到了窍门。但是谈数据治理工作完成,还远远没有到那一步。
数据就像一条河,服务越完善,要治理的数据就会越多。这其中的工作包括对过去存量数据的治理,包括分散在广东省各个厅局以及各个地市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新的数据的引入。
接入数据后还要保证数据的鲜活度,也就是要及时挖掘出数据能对业务起到的价值。比如像清扫大街这样已经成为常规的事情,每天大家做事的流程都一样,很少有人负责让这些事情更有效地完成,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启示他们,也许他们的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要通过行业应用的推出,助力数据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去年我们主要建设四大基础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今年侧重点是推出一批主题库。
机器之心:具体可以分为哪些工作?
周霭明(方案规划中心总监):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基础大数据中心,主要是用来收集、存储、筛选一些基础的数据。在这方面,我们政务云的建设,「两地三中心」(生产数据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总共建成了6万多核处理器的规模。
另一个则是数据服务。我们目前主要是服务于广东省各个厅局,其实就是社会上各方面的主管部门。我们根据厅局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法律授权,来设计数据的应用模式。
其实数字广东帮政府做的更多是策划和运营的工作,或者说是从互联网公司角度帮助政府思考服务怎么互联网化。
厅局擅长于其本身的业务,比如税务局的业务就是税务,这个我们不可能比他们熟。所以我们要跟他们沟通,把他们的业务经验变成我们的需求输入。
之后的数据打通其实分几个层面。
最早的打通是网络打通;第二次大规模打通是政务云的打通,就是存储和计算的打通;而提供了统一的政务云,也只是虚拟机层面上打通,不代表真的打通。第三层面的打算是数据的打通,在数据交换平台中进行受控的数据授权。
最终目的是提供服务。服务其实是平台上的一个应用,数字广东引入了腾讯的公共支撑平台,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支撑所有应用。
传统为政府开发软件应用是一个独立的烟囱式系统,不同应用之间不沟通,但是有一个公共支撑平台,上层应用就能真正打通,这也是数字广东做策划运营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声明:本文来自机器之能,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anquanneican@163.com。